金融科技的运用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、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一是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;二是金融信息的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、提高金融服务透明度;三是金融服务智能化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,提高服务效率。
但需注意,金融科技在客观上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和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,让金融风险的隐蔽性、传染性、突发性、危害性更强,处理不好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,加大实体经济的成本。对此,一是金融科技创新必须遵循金融基本规律,二是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和创新环境,三是要防止算法歧视和数字鸿沟,四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与操作风险。
展望未来,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。一是围绕核心技术攻关,增加金融科技的硬实力。二是降低普及门槛,增加金融科技的普惠性。三是提升科技素养,加强金融科技复合人才的培养。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基础。
——尚福林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
以下为尚福林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“金融科技:数字技术释放数字生产力”上所做的主题演讲全文。
文 | 尚福林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金融科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。在金融领域,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,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,对此我有三方面看法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.5万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重由21.6%提升至39.8%,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。一方面,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支撑的平台企业快速崛起,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,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。另一方面,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转型升级、“上云用数”,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。
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融合。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,对于释放生产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,作用愈发突出。一是创新了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。数字技术帮助传统产业实现了资源要素产业链的优化、调整和迭代提升,对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。二是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。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,推动了资源要素的便捷流动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了供需匹配度,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。三是改进了组织结构。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重构,推动了用工形态转变,让从业者拥有了更多自主灵活的就业机会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,数字技术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,在稳增长、保就业、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中,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始终伴随金融改革发展步伐。技术进步,特别是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,也让金融科技备受关注。金融科技的应用特征也从早期以模拟替代手工的金融电子化信息化,逐步向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变;基础服务由网点覆盖向网络覆盖转变;金融行业的柜面业务向远程化、无接触服务转变;信用管理由原有的征信模式向多渠道、多元化、信息化转变;各类业务处理和管理向集中化、智能化转变。这种迭代的进程是加速演进的。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甚至改变了传统经营的底层逻辑。总的来看,金融科技的运用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、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一是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。过去发展普惠金融,解决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,主要靠传统物理网点,偏远地区主要依靠转账电话等自助机具,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单一。现在,依托互联网技术,通过科技手段,金融服务的地理约束与时间束缚被解除,具备了全天候、跨地域的特征,极大有利于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,也提升了客户体验。同时,这种非接触式的服务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间靠增设网点、设置机具进行经营扩张的模式,打破了传统的机构间竞争格局。二是金融信息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、提高金融服务透明度。金融市场天然具有信息不对称性。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,作用就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、联结资金的供需两端。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科技手段,能够增加透明度,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。比如,大数据分析可将传统信用信息之外的替代信息转换为信用信息,帮助还原客户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。再比如,算法模型可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度分析,提供智能风控、大数据客户画像等辅助决策,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精准匹配,从被动基础服务向主动智能投顾转变。三是金融服务智能化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,提高服务效率。金融科技具有标准化、可复制的特点,一旦形成规模效应,边际成本很低,可以服务大量客户。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风控手段,从贷款申请、授信审批到支用还款的全流程都可以实现自动化、智能化。与传统依靠人海战术的小微客户经理团队走访打分相比,流程更加便捷,服务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。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的数字化程度也在提升,基于平台上下游的交易数据,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,对接产业链各环节金融需求。
科技正在与金融行业加速融合,成为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。与此同时,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创新,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、应用、流程或产品,对金融市场、金融机构产生影响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更深度地参与到金融交易、风险决策等活动中,金融机构、科技企业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,客观上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和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,让金融风险的隐蔽性、传染性、突发性、危害性更强,处理不好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,加大实体经济的成本。在前段时间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看到过不少案例。
一是金融科技创新必须遵循金融基本规律。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。金融科技创新必须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金融是风险管理的行业,金融科技创新必须遵循安全性、流动性、盈利性的基本原则,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。任何业态的金融业务,都应当按照相应的规则规范、法律法规管理。
二是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和创新环境。互联网经营金融业务与传统线下金融不同。理论上,技术是不受地域限制的。头部企业掌握海量数据,加上算法和算力优势,在开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具有排他的竞争优势,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地位甚至行业垄断地位。虽然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数据,但是在数据互联互通等方面,制度安排仍不完善,不同程度存在“数据孤岛”等问题。部分平台采取技术封闭、技术排他等手段,滥用市场优势地位,强迫“二选一”,排挤竞争对手,给全社会技术创新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。
三是要防止算法歧视和数字鸿沟。数据作为生产要素,已经深入生产过程并且创造价值。在金融领域,基于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已经应用于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。数据挖掘、数据处理、数据算法等技术,在帮助金融机构服务长尾客户的同时,也可能通过对面貌特征、行为习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,对客户“过度”画像,比如涉及性别、职业、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,从而进行差别定价,容易引发算法歧视、数据杀熟等问题,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。此外,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,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能因为智能技术运用困难而面临“数字鸿沟”。
四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与操作风险。市场主体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,放大了信息技术风险的负面影响,比如金融科技外包风险、金融活动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等都因为对科技的依赖而变得更强。由于技术壁垒和门槛,金融机构在对外开展技术合作时,可能集中在市场中头部企业,造成强者通吃。同时,自动化高频交易策略、更复杂的算法交易,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自我强化、同频共振,进而加剧市场的价格波动。
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
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,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。金融科技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,在金融领域充分发挥释放数字生产力的积极作用。一是围绕核心技术攻关,增加金融科技的硬实力。从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看,仍存在大而不强、快而不优等问题。科技领域的竞争力、研发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。就金融领域而言,需重点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痛点,从实际金融需求出发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。密切跟踪研究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数字身份认证等重要金融科技领域发展,发展“硬科技”,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坚决整治用科技概念包装,实则从事违规监管套利的各类“伪创新”活动。二是降低普及门槛,增加金融科技的普惠性。金融科技本身是有技术和成本门槛的。同时,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国家不同,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。拓展金融科技应用、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既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,更要符合我国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各类群体的接受度,努力缩小地域、群体、机构间差距。为人民群众创造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的数字化金融生活,让金融科技的成果更广泛深入地惠及人民群众。三是提升科技素养,加强金融科技复合人才的培养。现有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仍需进一步强化。目前,行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核心技术、运维管理依靠外包,受制于人等问题。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的,而科技本身又是专业性很强的。要加快培养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人才队伍,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。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基础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。金融的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,同样需要持续的硬件投入,比如,安全可靠的金融网络、数据中心、算力体系、技防体系等,为技术迭代进步、更多信息的互联互通,搭好平台。
版面编辑:鲁西 柳玉琳|责任编辑:鲁西视觉:李盼
监制:李俊虎 潘潘